找到相关内容2660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中国佛教文学(1)

    有无忧花。另外,有些没有生育但想得子女的人家,也常常在房前屋后种植一株无忧花。据说,只要坐在无忧花树下,任何人都会忘记所有的烦恼,无忧无愁。  相传佛生后七日母亲就去世了,由姨母波阇波提养育。幼年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43865227.html
  • 中印佛教交通史

    接触,不特逐步远离中国文化本位,降至今日,将固有文化抛弃,而   P.12  以西方文化来装饰自己生活的本体,几全为西方文化所征服与同化。从初级中学起,中国子女每日都为西方语文历算等所困扰,而中国固有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50365257.html
  • 慧能开东山法门

    切毛病习气。报“恩”就是孝养父母,父母爱子女,这就是慈悲怜悯,慈悲怜悯属于“义”,互相谦让,则谦卑和睦。“忍”就是不要背后说人家的坏话,专去破坏人,这样才能和平安宁。慧大师说完偈颂又谆谆教诲说:“你们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83465456.html
  • 金刚经札记(3)

    一样。  给孤独,即指此国的富商“须达多”,义译为“乐施”。因此人能周济幼而无父母抚养,老而无子女照顾者,故名“给孤独”。  园为长者布金购买所施,为正施主;树乃太子随喜所舍,为助成人。又以太子乃储君...

    曲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92365509.html
  • 赵孟頫与中峰明本的佛学因缘

    ,其中“爱别离苦”,主要是指父母、夫妻、兄弟、子女,相互爱怜,一旦分离,没有相见之期,内心则哀伤悲切。赵孟頫性格柔弱,感情细腻,对于“爱别离苦”体会得尤为深切。  至大四年(1311)二月十三日,长子...

    纪华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32065795.html
  • 部派时代的假实观

    不同而来。婆沙论中对这引用经部学者的譬喻说:如一个容貌美丽而又衣饰华贵的女子,出现在一个大众的集会中,很多兑到她的人,对她所得的感觉反应是不同的:如是她的子女或一向崇拜她的,就对她生起恭敬心;如欲念特别...

    演培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60265946.html
  • 演培法师:人间佛陀(4)

    的民众,认为这是佛陀的最伟大处,个个都为这一举措,受到了极大的感动,觉得做人子女的,应该如佛一样的孝顺父母,不得有违父母的慈意。   六 只园说法的度象   王舍城是摩竭陀国的首都,佛法在这儿迅速...

    演培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61365957.html
  • 从对联谈观音信仰(1)

    观世音菩萨不息、持久,求男求女,观音都能有求必应,使人如愿以偿。  能求男得男、求女得女,称为“二求”,又名为“两愿”。好像是观音送来的子女,因此有人称观世音菩萨为“送子观音”。  西湖白衣殿的对联都以送...

    邱素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62965968.html
  • 道德意识的来源论纲

    唯识论和现象学距离最近的是柏格森的相关思考。他曾在《道德与宗教的两个来源》中批评一种“广泛的混淆”,即“弄不清什么是可由父母遗传给子女的天生倾向,什么是经常被嫁接在此倾向上的习得的习惯”。他设想,“假如...

    倪梁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63865976.html
  • 论断非法非义

    其他正当学佛的修习,宛如蒸沙欲其成饭,实非所宜。  “礼佛”是因为信仰佛,由衷表达思慕恭敬之情,如同国民礼敬国旗,如同民族礼敬圣贤豪杰,也如同学生礼敬老师,如同子女礼敬父母长辈,早晚行礼致敬。我们礼敬...

    释从信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83066082.html